工信部11月7日印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原材料领域最早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之一,也是继2009年《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行业纲领性文件。“十二五”规划从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和产业布局等六个方面,指明了中国钢铁业“由大变强”的路径。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钢材的需求问题令人关注。《规划》对此作了一个预测,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约为7.5亿吨。
这个数字意味着,今后5年我国的粗钢消费年均增速不过4%左右,与“十一五”年均12%的粗钢产量增速相比大大降低。
在控制数量的同时,《规划》把提高品种质量放在六大目标首位,并提出一些具体指标。如汽车用高强钢、硅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三级及以上螺纹钢使用比例超过80%。
在中钢协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看来,中国钢铁业有两大痼疾:一是落后产能太多,二是布局不合理。2010年以来,国家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大刀阔斧,但布局调整却倍感艰难。
钢铁业布局的不合理,简单概括就是“北重南轻”“东多西少”。最新发布的《规划》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说法。其中强调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但表示要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等东南沿海钢铁精品基地。
“在湛江建钢厂,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而且方便原料运输。目前,澳大利亚铁矿石到上海要7天,到湛江只要5天。这一来一回,可以节省巨大的物流费用。”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指出。
2008年以来,中国钢铁业陷入低迷,从内部看是受产能过剩的影响,从外部看主要受高价铁矿石的煎熬。
对于这一问题,《规划》明确将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这包括,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同时,加快建立废钢循环利用体系,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