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秘书长在“第四届‘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论坛”上的讲话

  • 来源:
  • 点击量:57,792
  • 发布时间:2013-12-06
  • 分享到:
  非常高兴应邀前来参加第四届“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论坛。特别是上午聆听了王宁副部长的重要讲话,王祥明副总裁主题报告以及五家企业的经验介绍,这对于本人来说,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受郑一军会长委托,代表yabo在线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对各级领导以及中建广大企业和同仁多年来给予yabo在线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工作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与两个提高”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建总公司作为建筑业龙头领军企业的前瞻眼光与战略思考。我们欣喜的看到“十一五”以来,中建总公司统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行业领先优势愈加突出,资源优化配置日益明显,全产业链创新成绩斐然,社会形象和品牌进一步彰显。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建总公司始终坚持“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专业化、区域化、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五化”发展策略,加强集团管控、项目管理、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以实现“一最两跨”战略目标为核心,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树立品牌,注重发展品质,强调综合效益,在全球建筑地产业中已排名第一,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位居前80名。可以说真正跨入了世界建筑业龙头企业领先地位。
  本届“中建项目管理论坛”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很强的改革气氛。综观上午各位的演讲充分展现了本届论坛是一次主题明确突出、内涵深刻丰富、形式现代新颖、弘扬宣传先进、示范引领方向、彰显创新发展,惠及和凝聚中建系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广大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又一次空前盛会。
  同志们: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以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我国建筑业迅猛兴起、蓬勃发展,工程建设的各方行为主体,无论是投资业主,还是勘察设计、建筑施工都发生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深度变革。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催生、培育和发展演进中,行业主管部门、协会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应用多种形式,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了实践应用和经验总结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化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建项目管理论坛已成功举办的四届实践可以看出,尽管每届论坛推出的主题有所侧重,但总的目的都是在不断总结推广现代项目管理的先进方法,研讨项目管理在中建乃至全行业的发展大计,共同分享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和最新成果。她从一个方面见证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创新以及国际化水平提升的辉煌历程。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三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建设任务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看到未来十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项目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其模式创新既是项目管理内在运行规律的需要,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助推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新任务,建筑业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工程项目管理方兴未艾、重在创新。从中建项目管理四届论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以我粗浅之见感悟到,当前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高度关注:
  首先,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立足于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企业转型升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建筑工业化程度、操作工人业务素质等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产能过剩和“三低一高”(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业集中度低,工程交易成本高);二是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困扰着建筑业的持续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尤其是管理粗放,资源消耗大、安全生产事故等顽症。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弱势环节,完成的产值大、花费的成本高,收获的利润少。要改变建筑业这种低效率、高消耗、粗放式发展的状况,就必须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转变行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固树立科技、人文、绿色三大理念,不断破解建筑业向现代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难题,巩固和提高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们行业和实际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一个理论”;转变“两个竞争”;坚持“三个提升”;把握“四个走向”;实现“五个转型”。
  提升一个理论,就是提升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把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工程管理上。
  转变“两个竞争”,就是要把长期以来以压低标价、减少费用为主的市场竞争转向以质量取胜、诚信经营的“品牌企业”竞争;市场准入以注重企业资质高低的竞争转向于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项目经理职业化水平高低的竞争。
  始终坚持“三个提升”,就要坚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水平;坚持以节能减排和绿色施工为重点,加强建造全过程管控,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坚持以一线技能工人培育为对象,加强劳务层队伍管理,提升建筑业智力结构和全员整体素质。
把握“四个走向”,一是工程项目管理由传统管理模式转向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现代项目管理优化升级的新走向;二是项目管理从以现场施工阶段为主的管理进入了以项目全寿命(过程)周期管理为趋势的新走向;三是项目管理从现场文明施工上升到以“人文、科技、绿色”三大理念创新项目文化建设为标志的新走向;四是项目管理由不同主体的单项施工承包进入了以工程总承包为主流模式的新走向。
  实现“五个转型”,一是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二是要坚持多元化发展,实现经营与生产方式转型;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科技先导转型;四是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实现人才强企转型;五是要树立“品牌”发展战略,实现管理创新转型。
  第二,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要立足于通过增强企业资本运营能力,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着力建立设计、融资、采购、施工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标准化运行体系。
  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组织实施模式。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限制,在基本建设产业链上形成了多行业权力鼎立、相互割裂的状态,其结果是增加管理成本、工期拖延、投资超额,合同纠纷增多。随着市场主体化和项目管理国际化的发展,不少项目业主希望承包商能够为其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的服务。这就要求承包商能够承担从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物资采购、施工组织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总承包管理。在目前工程总承包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企业要通过积极参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BT、BOT等工程发包和融资建设模式的广泛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承包商在资本运营、建筑设计、材料采购、新技术应用和施工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特大型中央企业优势,运用BT模式提高了在大型公共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大业主、大项目、大投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采用这种BT工程总承包又可以支持地方建设,通过政府和有实力企业的强强联手,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双赢,进一步实现企业投资效益最佳化、管理效益集约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三,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立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建筑,着力提高建筑业企业的绿色建造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国家“十二五”建筑节能专业规划要求城镇化建筑20%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30%以上。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绿色建筑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所以极有必要将集约、节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绿色建筑”是针对建筑产品而言,而“绿色建造”则是针对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因此,绿色建造可以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建筑建造管理模式,其利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采用绿色建筑部品和绿色建材,开展建筑的绿色施工过程,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终实现建筑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综合目标。
  第四,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立足于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水平。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而数十年来粗放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垃圾污染、噪音影响、以及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给城市的生态发展及民生质量造成了极大的挫伤。改变传统的建筑业生产方式,实现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使传统建筑业向绿色、低碳、科技人文等现代产业转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将成为建筑业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工程规划、设计优化、构配件制造运输、材料更新换代、施工装配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实现“四化”,即建筑设计标准系列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和项目管理信息化。
  第五,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立足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着力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建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迅猛发展,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国际高端市场和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两个最基本的着力点。首先是企业要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领先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和BIM技术,加强工法的开发与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新技术,形成企业自有知识产权,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集成化管理水平和项目管理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管理层面横向到边集成,项目管理层面纵向到底的集成,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抢占国际建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驱动力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新动力。针对建筑业企业而言,围绕核心业务存在着项目分散、组织结构复杂、运作模式传统等状况,这就决定了要注重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搭建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推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革新,实现覆盖项目全寿命周期以及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环保节能等各项目标的施工管理体系和流程。所以,当前加强和大力推进建筑信息化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严格执行2013版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着力提高企业维护和规范建筑市场的自律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要靠法制经济、契约经济。针对建筑业来说承发包双方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权益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双方签订的履约合同来确定的。而施工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规范双方的经济活动、协调双方工作关系、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承发包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确定了工程的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是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对施工的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等方面管理起着总控制和总协调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合同管理,能够更好地促使承发包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并处理所发生的争执与纠纷,起到规范承发包双方市场行为的积极作用,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2013合同(示范文本)注重发包人、承包人市场行为的引导规范和权益平衡,加强了合同文本与现行法律和其他文本的衔接,既适应工程计价模式发展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要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又可以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形成良性交易习惯,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筑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和深化工程项目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七,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更加注重现场文明施工改革,不断提升和创新企业与项目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除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管理之外的又一重要资源,项目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是对企业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往往企业竞争力的背后是管理效率,但管理效率的背后主要是企业文化。运用各种手段塑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把宣传企业、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 一,是新时期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软实力。
  项目文化是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五大特征:一是显形文化,二是露天文化,三是劳动文化,四是安全文化,五是绿色文化。这五大特征集中体现了项目管理以品牌形象为外在表现,以创新理念为内在要求,以绿色施工为重要内容,以安全生产为永恒主题,以团队建设为主要对象的项目阵地文化。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立足项目管理开拓进取、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而且折射了项目管理体制和项目管理模式变革的时代背景。因此,项目文化建设首先要注重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战略思维来吸引和凝聚员工;其次是要注重培育不辱使命的奉献精神,融入团队管理,项目经理带头、全员参与;三是要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使之融入项目全过程管理;四是要注重各项制度建设,强化项目部与劳务两个层次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第八,深化建筑业改革,坚持项目管理创新,要注重工程承包的风险管理,着力提高企业识别抵御工程项目风险的能力。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周期长、投资多大、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广泛,因而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项目的招投标和实施阶段,面临着的各种内部及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难以控制,由此产生的风险往往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给项目利益相关方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于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既要重视加强工程项目内在规律的管理风险规避,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对风险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风险,更要重视工程项目的承发包风险规避。当下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两大工程承包风险。 一是企业在推进工程总承包管理承接EPC工程项目时要做到量力而行。因为EPC 项目需要承包商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要求承包商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和高超的综合管理水平,以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和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完整科学到位。二是加强新政下BT、BOT项目投资风险的识别与规避。随着463号文的出台,政府融资平台将面临“断供”,“借新还旧”的计划也将难以落地,已进入回购阶段的BT项目投资人将面临更大的回购风险。因此,已实施BT、BOT项目的投资人应予以高度重视,学习理解文件精神对于有回购风险的BT项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设法降低回购风险。
  各位同仁,同志们:当今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建筑业更是开放、竞争激烈的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迎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协同发展的挑战与考验将更加严峻,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应用学科,要符合并顺应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继续关注中建总公司乃至全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势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优质服务,全心全意地做好企业发展的强力推手,做好企业的良师益友,做好企业与政府的真诚纽带,并将一如继往地与中建总公司携手同心、加强合作、资源共享、锐意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大局,在实现我国建筑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
关注yabo在线官网(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