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10时,莆田应急病房及肺科大楼配套工程举行了简短的移交仪式。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海滨,中建海峡助理总经理兼莆田中建党总支部书记、董事长陈光明分别代表项目建设方与施工方签署移交书。
自1月27日项目开工建设到移交院方,仅仅用了10天,比合同约定的15天工期整整提前了5天!
疫情就是责任,现场就是战场!
作为中国建筑驻闽央企、福建省建筑业龙头企业,中建海峡在全面做好企业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时刻为阻击疫情扩散待命。
1月26日傍晚,中建海峡接到莆田市政府要求,计划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现应急病房南侧新建应急隔离病房,要求满足负压隔离要求,用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病例增多的紧急情况,建设工期只有15天。
一场与时间和生命的赛跑就此拉开。
2个小时后,莆田中建总经理林国文、副总经理周黑撇等一行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冒着寒风、打着手电进行踏勘。
此时大家才知道,项目施工场地极为复杂,项目施工现场与定点收治病人的病房只有一墙之隔,人员的防疫问题也不容忽视。而且除了近1000平米的应急病房,还有大量的室外配套雨污水、给排水、消防、供氧管网安装任务,肺科大楼配套工程还有4个100吨玻璃塑钢化粪池需要紧急调拨。此时,正是农历大年初二,春节假期加上疫情形势严峻,从哪里来这么多人力物力?
“同志们,有任务了!”从福州驱车赶回莆田的路上,周黑撇就在想这些问题。项目工期短,工序却一个都没少,单靠一个单位无法解决,离病人这么近,有几个人愿意来?
令他感到意外和感动的是,担心的问题都很快得到了解决。
“履行央企责任,集合全公司资源,全力以赴,务必完成建设任务!”在1月27日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布置会上,中建海峡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向武明确提出了要求。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建设病房的消息在各参建单位的工作群里也都得到了快速响应,除了紧急从在莆田本地的赶工项目和公司长期合作的优质班组抽调工人,不少管理人员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发来了“请战书”,从各地赶到莆田,更有不少莆田本地的员工“不打招呼”直接到了项目现场,请求参战。
90年的项目经理、预备党员陈茂靖1月19日才办完婚宴,26日当晚就出现在了踏勘现场;91年青年党员、机电安装人员丘杨清是家中独生子,已经连着在工地过了两个春节,却说服了放心不下的父母,从龙岩赶回了项目;95后的工程装备人员梅铁煌在工作群看到消息,提着行李就意外出现在了工地……
1月27日当晚,5部渣土车、2部挖机、2部随车吊立即进场施工,先遣骨干管理人员和班组负责人50余人全部到位,厦门东北设计院根据业主使用功能要求,当晚就完成初步设计平面布置图,工程装备公司仅用10个小时完成了办公区临时用房搭建,为后续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打赢这场艰苦的战役,1月28日,经中建海峡党委批复,通过接力统计的来自莆田中建、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工程装备公司、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建筑装饰公司等多家专业单位的33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同步成立了26人的党员先锋队、40人的青年突击队和72人的工人先锋队。大家面向党旗团旗庄严宣誓:全力以赴,不负使命,战之必胜!
危难之际显本色,攻坚克难当先锋!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从项目开工建设伊始,项目团队便下定了决心:提早一分钟交付,就多一分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希望。
1月28日,完成地面清障和放样,组织开始病房基础浇筑;1月30日,应急病房基础基本完成,肺科大楼排污管道交付使用;1月31日,应急病房主体厢房吊装完成;2月4日,肺科大楼配套工程部分提前6天完工交付;2月5日,项目提前5天完工!
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科学的施工组织非常重要。周黑撇介绍:“在施工组织中我们打破了原先的项目管理模式,成立联合指挥部,借助中建海峡的全产业链资源,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高效联动作战,通过24小时不间断两班倒作业,实现多个工序的无缝穿插,有效地节约了施工工期,才有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材料问题同样是关系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1月30日,厢房主体结构材料已无法满足现场进度的需求, 91年的工程装备人员阮兴身当天奔赴漳州角美,直接驻厂盯着发货,终于在2月1日凌晨1点完成发货任务,而此时赶回到莆田入住酒店的他却因为学校身份证地址在武汉被酒店拒绝,差点流落街头……2月1日,为了解决整体卫浴材料紧缺的问题,两名90后小伙熊居明、陈许铤又主动请缨,冒着危险穿过温州等疫情重灾区前往苏州工业园区,往返1800公里,在二月的寒风中苦等了两天,最终以执着打动厂方,连夜运回了12个病房的整体卫浴材料。项目装饰负责人、预备党员陈凤海针对装饰材料紧缺的情况,当机立断决定将原先项目室内外装饰需要采购的观察门、吊柜、地柜、钢结构雨棚等材料都结合实际改为了部分现场制作,尽可能确保项目各项工序顺利进行。
由于应急病房采用装配式厢房建设,涵盖水电、通风空调、消防及智能化,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技术难点同样不少。但在青年党员团员面前,这些问题一一攻克。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中大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有效减少了现场作业工作量,实现了效率最大化,仅用32个小时就完成了应急病房的主体结构安装;采用工人分组分工序组装的方法,仅用 24小时内完成整体卫浴安装。
同时,为了满足负压隔离的需求,来自机电安装工程公司的党员黄少元、丘杨清通过采用机械排气与自然补风结合确保病房与医护人员通道负压,采用机械排气与机械补风结合确保护士站与其他不相干功能间正压,满足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采用铜管焊接成密闭集成系统,引至负压吸引系统机房处理,完成了负压吸引系统的安装。同时,大家集思广益,利用冲击钻头+扩孔器的方式,解决了应急病房新风系统安装墙体取孔数量大、速度慢的问题,并实现了一次成型。新风系统安装完成后,项目团队又创新采用了pvc板封口法,解决了风管穿过墙体在墙板开孔处留下开口的问题。
灾难面前,方显责任担当。因为事发突然,不少设计人员已经回了老家,办公不便,他们就“征用”了邻居、家人的电脑,安装设计软件进行设计,通过“云办公+远程协助”,及时跟进指导现场施工;担心材料供应不及时,工程装备人员驻厂监工,连着几天忙到凌晨;现场作业人员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留下了不同深浅的勒痕,耳朵磨破了皮也顾不上疼;负责给排水安装的工人蹲坐在仅有60公分高的地方安装管道,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在人均步数几十步的时候,不少参建人员却以每天3万步的记录占领了朋友圈封面……
“越是艰辛,越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时刻,有困难大家争着上、抢着干,用实际行动做先锋示范,展现我们央企员工的风貌。”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陈光明说。
边抗疫边防疫,众志成城排除万难!
和武汉、河南的一些新建应急隔离病房不同,莆田应急病房及肺科大楼配套工程现场作业面紧邻原定点收治新冠病毒病患的隔离病房,距离收治确诊患者的通道仅有2米。
120救护车每天来回在项目部门口和施工人员眼皮底下来来回回,闪烁的警示灯和急促的警报声让人不自觉地神经紧绷。
这对每名参建者来说,都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现场人员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高质量完成光荣使命。”1月31日,林向武赴项目召开现场办公会反复强调。
项目部第一时间制定了现场防疫知识暂行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防疫工作。每天进场实名制登记、消毒,每隔4个小时测量体温、更换口罩,每天对办公区、施工现场消毒2次,安装紫外线灯、邀请医护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宣贯,更安排了纪检人员对口罩佩戴情况等进行监督,防止出现错误佩戴或违规摘下口罩的情形。
然而,项目在建设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危险情况。1月29日中午,项目部收到院方紧急通知因原床位有限,30日中午肺科大楼将启用开始接收病人。但当时,肺科大楼主体上的排水排污管线均未接到化粪池,化粪池也还没接到市政管道,如果安装调试出错,存在感染风险。项目生产负责人陈天富第一时间从莆田周围调集经验老道的水电工20名,三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并同步做好防疫消杀工作,经过连续22小时的施工,排水排污管道调试完成并顺利接到市政管道。2月6日下午,项目剩下最关键且最危险的工序——将在建应急病房和原收治确诊患者病房两座建筑物的排水排污管道连通并转接到化粪池,完成一整套的排污系统。5名工人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管道安装、封闭、调试、消杀工作,顺利完成作业。
战“疫”前线的情况,同样牵动着很多热心企业和市民群众的心。项目的阶段建设情况在福建日报、福建省电视台、今日头条等报道后,累计获得了超过百万的阅读量,无数“云监工”纷纷留言,给建设者们加油打气。更有不少供应商帮助协调或提供医疗设备,爱心企业免费为参建人员提供用餐,热心群众为项目送来了口罩等防疫物资,这些爱心善举,如同涓滴成河,为建设者们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疫情挡不住逆行者的脚步!正是有了这一群无畏、奉献的年轻人,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和力量,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整理、组稿:唐曦,素材来源:莆田中建张锐、林钦,机电安装工程公司方幼株、丘杨清,工程装备公司王怡、程惠娟、吴志成,厦门东北院黄焕光,建筑装饰工程公司陈凤海,上海分公司孙天姿)